从制造迈向“智造” 广州制造业重塑产业高度
广州制造2025,彰显了广州发力冲刺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市的决心。广州正聚集现代产业人才,以创新驱动发展,最终打造“产业高地”。
工业4.0时代,“互联网+”、科技创新正带动一系列产业飞速发展。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深圳的同时,作为老牌一线城市的广州也在默默升级转型。
“广州发达的商贸、物流业所带来的丰富产业信息、众多的教育与科研机构、珠三角城市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都为广州市制造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殷宁宇向记者表示,优质的医疗资源、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等设施和服务、相对合理的房价水平同样也是广州吸引优质制造业人才的有力条件。
然而,在人口红利衰减、要素成本上升、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广州制造业该如何定位?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分别在哪?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广州多家制造企业,试图找出传统制造业智能升级的转型路径。
智造转型路径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0313.6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三大支柱产业(石化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为9119.2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
分产业来看,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制造行业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广东的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的产业结构演进。
无独有偶,广州市今年年初出台的《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广州制造未来将紧紧围绕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三大发展定位。
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在《中国制造2025》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向自动化生产,加速推进“机器换人”进程。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一道注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瓶胚注塑机以及为客户提供PET瓶胚产品解决方案的企业,董事长徐志江向记者表示,一道注塑的模具生产线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人工只需要检测机器的运转情况,这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生产一方面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事实上,广州政府也正加大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将重点打造全省机器人(23.850, 0.09, 0.38%)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智能传感、系统芯片、运动控制等智能制造基础部件,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
随着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方向,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变得旺盛。作为被广东省认定为第一批机器人骨干企业,巨轮智能(002031.SZ)近年正全面布局工业机器人。在巨轮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煜俊看来,现在是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欧美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制造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国内机器人行业才刚刚兴起。”杨煜俊认为,现在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工业1.0时代,而随着以人机协助为代表的工业2.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据记者了解,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来说,国内的智能制造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国内大部分在机器人领域核心的技术都是向国外购买,一方面,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晚;另一方面,研发的投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比较少。
此外,与国内其他城市相类似的是,广州的智能制造产业同样面临着缺少高技术人才的尴尬局面。巨轮(广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洪润龙向记者表示,在当下智能制造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才成了各个企业争夺的稀缺资源。
在其看来,对比起上海、深圳等地,广州的本土智能制造企业在留住人才方面更需要想方设法。“巨轮智能将引进大约600名智能制造的研发人员进行培养。这些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希望这批技术人才成熟之后,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洪润龙向记者表示。
创新驱动升级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发展更着眼于创新能力的今天,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近几年,广州市政府提出要把广州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并提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殷宁宇认为,创新是广州发展(7.970, -0.02, -0.25%)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下,知识更易于交叉融合,创意更易于找到其产业化的路径。
今年7月25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截至2015年,广州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相关营业收入的比重要达到3%以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要达到5%以上。
近年努力往智能家居产业转型的视声集团董事长朱湘军告诉记者,去年视声税前收入达1.3亿元,其中超过1000万元是投入到研发,未来公司的研发投入还将继续扩大。
而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新向记者介绍到,该公司计划从之前的单一快速检测升级转型成第三方专业法定检测,这一转型过程对企业的检测业务的准确度,精度要求更高。
据其透露,目前食安科技在投入研发上的投入占营收的15%,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事实上,像视声集团、食安科技这样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收入一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广州正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广州市政府对于高新技术的企业设立了各种鼓励政策。
近几年,广州市政府大力扶持创新性企业的发展。今年通过的《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显示,广州市政府将设立自主创新专项奖,鼓励企业对科技团队给予重奖,引导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红奖励。同时,利用一定比例的国资收益,联合市属企业发起设立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首期基金总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作为政府对创新性企业扶持政策的获益者,泉能能源总经理高元能向记者表示,广州市政府对泉能能源创新研发活动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一方面,企业与高校进行产权研发项目合作的研发费用,政府一次性补贴30%;另一方面,也为泉能能源的融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政府与银行联合设立基金池,为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不同额度限额2000万的低息贷款。泉能通过基金池向银行申请了一定数量的贷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高元能说。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如何在维持健康的经营现金流的同时,兼顾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成为各家企业首席财务官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商业银行代表,广发银行方面介绍,截至今年5月,广发银行已为14万多企业客户、1500多家集团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为有效减少财务费用,广发近期全新升级“智慧池”系列产品,通过将多种现金池模式融合,有效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和集约化程度。
站在制造业变革的历史节点,广州市一方面要抓准机遇,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要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殷宁宇认为,广州市应进一步创造体制、机制条件,综合应用好这些创新优势,在推动本市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对地区制造业的引领作用。